model.eval()
作用等同于 self.train(False)
简而言之,就是评估模式。而非训练模式。
在评估模式下,batchNorm层,dropout层等用于优化训练而添加的网络层会被关闭,从而使得评估时不会发生偏移。
在对模型进行评估时,应该配合使用with torch.no_grad() 与 model.eval():
loop: model.train() # 切换至训练模式 train…… model.eval() with torch.no_grad(): Evaluation end loop
最近在写代码时遇到一个问题,原本训练好的模型,加载进来进行inference准确率直接掉了5个点,这简直不能忍啊~下意识地感知到我肯定又在哪里写了bug了~~~于是开始到处排查,从model load到data load,最终在一个被我封装好的module的犄角旮旯里找到了问题,于是顺便就在这里总结一下,避免以后再犯。
对于训练好的模型加载进来准确率和原先的不符,
data
model.state_dict()
数据方面,检查前后两次加载的data有没有发生变化。首先检查 transforms.Normalize 使用的均值和方差是否和训练时相同;另外检查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是否经过了存储形式的改变,这有可能会带来数据精度的变化导致一定的信息丢失。比如我过用的其中一个数据集,原先将图片存储成向量形式,但其对应的是“png”格式的数据(后来在原始文件中发现了相应的描述。),而我进行了一次data-to-img操作,将向量转换成了“jpg”形式,这时加载进来便造成了掉点。
第一方面造成的掉点一般不会太严重,第二方面造成的掉点就比较严重了,一旦模型的参数加载错了,那就误差大了。
如果是参数没有正确加载进来则比较容易发现,这时准确率非常低,几乎等于瞎猜。
而我这次遇到的情况是,准确率并不是特别低,只掉了几个点,检查了多次,均显示模型参数已经成功加载了。后来仔细查看后发现在其中一次调用模型进行inference时,忘了写 ‘model.eval()’,造成了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,再次调用则出现了掉点。于是又回顾了一下model.eval()和model.train()的具体作用。如下:
model.train() 和 model.eval() 一般在模型训练和评价的时候会加上这两句,主要是针对由于model 在训练时和评价时 Batch Normalization 和 Dropout 方法模式不同:
因此,在使用PyTorch进行训练和测试时一定要记得把实例化的model指定train/eval。
虽然二者都是eval的时候使用,但其作用并不相同:
model.eval() 负责改变batchnorm、dropout的工作方式,如在eval()模式下,dropout是不工作的。
见下方代码:
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.nn as nn drop = nn.Dropout() x = torch.ones(10) # Train mode drop.train() print(drop(x)) # tensor([2., 2., 0., 2., 2., 2., 2., 0., 0., 2.]) # Eval mode drop.eval() print(drop(x)) # tensor([1., 1., 1., 1., 1., 1., 1., 1., 1., 1.])
torch.no_grad() 负责关掉梯度计算,节省eval的时间。
只进行inference时,model.eval()是必须使用的,否则会影响结果准确性。 而torch.no_grad()并不是强制的,只影响运行效率。
以上为个人经验,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,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脚本之家。
编程 | 2023-02-24 21:36
编程 | 2023-02-21 12:51
编程 | 2023-02-21 12:47
编程 | 2023-02-21 00:15
编程 | 2023-02-21 00:08
编程 | 2023-02-20 21:46
编程 | 2023-02-20 21:42
编程 | 2023-02-20 21:36
编程 | 2023-02-20 21:32
编程 | 2023-02-20 18:12
网友评论